2010年度财经风云人物 炎洲集团总裁李志贤 合并亚化互补策略奏效 综效大 炎洲市值倍增 启动五年新计画
2010-12-13
2010/12/13 今周刊 No.729 难能可贵的是,炎洲并没有消灭亚化,或进行大规模人事重整,仅指派两名高阶主管进驻,就安静平顺地完成双方营运整合。 2010年,炎洲和亚化前三季营业额和税后净利,双双创下新高,不仅称霸亚洲胶带业龙头,更在国际上名列前茅,显示合并综效已经发酵。 炎洲集团总裁李志贤,正是这场企业联姻的推手。他强调,过去并无并购亚化的想法,但去年天时、地利、人和都对了,在合法的前提下,才决定完成这个投资案。 对于外界认为炎洲「以小并大」的看法,他则持不同见解,因为若着眼于年资、规模,确实如此,但在合并那个时间点,双方的净值已经不相上下,炎洲市值更高于亚化。只是「炎洲处于创业阶段,步伐又急又快;亚化则处于守成期,成熟稳健也相对经得起考验,两家公司文化不同,而产品和市场又具有高度互补性,采取合作并行的方式,比强制合并有利。」事实证明,李志贤果然眼光精准。 成功首部曲:落实利润分享制 能舍才有得 从低技术、薄利润的胶带业崛起,创业32年以来,公司从没亏过钱,李志贤独特的创业思维及经营手法,由此可见一斑。 「年轻时,看同行的老前辈多半以家庭工厂模式经营,不管怎么拼,年营收上亿就到顶了,总觉得只靠自己守着一家店,绝不是长久之道。」 胶带业的生态有别于其他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包装胶带,景气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市占率,通路铺得越广,营收才能冲高。李志贤想通获利关键后,决定采用直销的经营模式,在买卖业首推「利润分享制」,以高额奖金犒赏业务员,「有钱大家赚,大家都是老板,一起把事业做大。 」无形中,也为事业奠定永续经营的基础。 成功二部曲:垂直整合策略 打造胶带王国 在创业第一个十年中,李志贤逐渐累积胶带、包材生意的通路实力,他开始布局下一步—跨入胶带的制造与生产。应用广泛的OPP胶带,单纯好做,入门不难,李志贤每半年就装设一条产线,「做生意嘛,无非讲求品质、价格和服务,胶带类的产品生命周期很长,我们只有在品质和技术上不断更新,才能和大厂竞争。」 此外,为了在不影响品质的状态下,寻求降低成本的可能,炎洲开始往上游延伸,开始生产制造BOPP胶带的原材料—BOPP薄膜,这也启动李志贤施行垂直整合策略的第一步。至今,炎洲发展为从原料到销售的一贯厂,合并亚化专精胶带生产及销售国际通路,也让李志贤多年建构的胶带王国蓝图,完整实现。 成功三部曲:多角化经营 提高集团获利动能 高科技业的全球最大公司,年营收通常以兆计,而胶带业龙头,则仅有百来亿,这是产业规模造成的差异。然而,小池子困不住蛟龙,李志贤早就开始尝试多角化经营,发展其他事业。 SARS结束后几年,他陆续在大台北地区购置累计数十亿土地,成立旺洲建设,正式跨足房地产业。 「一开始,这不过是出自我根留台湾的期望,」李志贤分析,台湾地小,天然资源少,不该把大部分的土地与资源,用来发展制造业,未来他打算将胶带的生产制造重心,逐步转往大陆、越南。另一方面,由于切入时间早,土地取得成本相对低,主要分布于内湖五期、新庄副都心、林口重划区等黄金地段,近年来推出的建案,都为集团带来稳定而可观的获利。 重视细节 执行力强 连续成长30年的秘诀 许多人好奇,李志贤何以能在每次转型时机,都毫不犹豫做出正确判断,带领企业顺利升级? 白手起家,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专注,是李志贤经营事业的心得。据跟随多年的部属观察,工作上,他看方向也重细节,愿意放手授权,也舍得让利分红;在执行面,也善尽品质控管的责任,让出差错的比率降到最低。愿意授权让利,让员工把工作当成事业,共同努力打拼;而绝佳执行力,则促进企业日益精进成长,减少可预防的损失发生。 他的生活很规律,不烟不酒少应酬,每星期工作六天,花很多心力看公文。李志贤强调:「送到这里的公文,我绝不会草率签字了事,一定会仔细看内容,过去就曾发现,内部公文经常流于形式,最清楚过程的人,只有我和基层的承办人员。」就是这样不失细腻的管理方式,让李志贤对整个产业动向了然于胸,更累积敏锐的观察力,不错失每个迎面而来的机会。 2010年,是李志贤丰收的一年,也是炎洲集团元年, 计划未来五年(2011-2015)炎洲集团称之为115计划将正式启动,他预计以胶带、薄膜、通路包材、房地产与新事业五大核心主轴,预约总资产破千亿的新高峰。
我们的网站会透过浏览器Cookies提供您客制化操作体验、社群媒体功能,并会透过其分析网站流量等统计数据,若继续使用本网站,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浏览器 Cookies 为您提供服务,如果你不同意的话,请停止使用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