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炎洲 營運估增逾20%
2014-01-22
工商時報 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2014年01月22日 04:09 在成本考量、中國加入東協區域經濟協定等因素下,東協市場成手機、電子業設廠新熱區,台塑(1301)、長春集團及萬洲化學(1715)旗下新加坡、越南布局效益可望發酵。法人估,長春、炎洲(4306)營運可望增長20~30%。 分析師指出,大陸已加入東協區域的經濟協定,在東南亞生產布局將無礙出口至中國市場,東南亞布局趨勢也順勢醞釀新發展商機。長春集團2011年起,陸續在新加玻、中國、台灣等廠區推動逾40億美元投資計畫,且多數產能已在近半年內陸續開出。 其中,新加坡投資案取得Shell(殼牌東方石油公司)合計32.5 萬噸乙、丙烯的年供料合約,以支援大陸擴建原料,新加坡兩期工程已在去年9月完成,強化今年營運。 炎洲集團膠帶生產基地包括兩岸及越南,BOPP膠帶及PVC膠帶產量皆高居全球第二。搶攻膠帶商機,萬洲越南新增OPP產能8,500萬平方米,熱熔膠系與PE保護膜,新增年產2,000萬平方米,強化收益。 此外,台塑集團目前越南以紡織、纖維及塑膠二次加工生產廠為主,近期另增添鋼鐵事業佈局。瞄準電子群聚效益商機,台灣興業將斥資5億美元(約台幣148億元)啟動聚酯絲、BOPP、紡紗、汽電共生及PS投資計畫;其中,PS新廠規劃年產20萬噸,BOPP也因利差條件明顯優於台灣、大陸,成為耕耘重點。
我們的網站會透過瀏覽器Cookies提供您客製化操作體驗、社群媒體功能,並會透過其分析網站流量等統計數據,若繼續使用本網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瀏覽器 Cookies 為您提供服務,如果你不同意的話,請停止使用我們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