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關於炎洲
創辦人的話
共同的信念與文化
集團大事紀
組織架構
營運據點
產品資訊
膠帶
BOPP包裝膠帶
雙面膠帶 / 文具膠帶
PVC膠帶
特殊膠帶
牛皮紙膠帶
型錄下載
薄膜
BOPP熱封膜
BOPP防霧膜
Bopp霧面膜
BOPP一般膜
BOPP 三效合一 保鮮薄膜
C+分解膜
BOPP再生膜
PVA塗佈阻隔膜
型錄下載
包材通路
新能源
特用化學
建設
人力資源
以人為本
人才培育
福利及工作環境
公司人權政策
甄選流程
人才招募
ESG
環境
社會
企業社會責任守則與報告書編製程序
企業社會責任組織架構
永續報告書
ESG執行情形報告
財團法人新北市炎洲教育基金會
公司治理
投資人專區
公司年報
財務資訊
財務報告
營業額報告
股東專欄
與利害關係人之溝通情形
股價查詢
股利查詢
重大訊息公告
公開資訊觀測站
股東會議事手冊
股東會開會通知書
股東會議事錄
股東會資訊
主要股東名單
經理人基本資料
新聞中心
服務專區
更多...
新聞中心
服務專區
English
简体
Language
English
简体
搜 尋
聯絡我們
搜 尋
首頁
新聞中心
新聞總覽
炎洲》膠帶大廠斜槓建商 挹注三成營收
2024-10-04
一九七八年成立的
炎洲
,是現年六十九歲的董事長李志賢一手創辦。當年,正值台灣外銷出口起飛的年代,衍生出對膠帶、打包帶等包裝耗材的龐大需求,洞察到這一趨勢,李志賢花三萬元創業,從小盤商起家,向上游批貨販售賺取差價。
有生意頭腦的他,靠著承諾分享利潤給員工的模式招兵買馬,在全台各地廣設服務據點,不出幾年就做到全台最大經銷商。到了八八年,他已有能力建廠,正式轉型製造業,甚至出口外銷;二○○九年併購亞洲化學後,生產規模躋身亞洲最大,如今雖陸廠崛起,仍居前三大廠。
危機入市重押林口 價翻三倍
炎洲○一年以三億元資本額掛牌上市,本業穩定同時,李志賢也思考著多角化經營,很快機會來了。隔年年底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股市一片慘綠,不動產跌幅超過一成。長期關注房地產的李志賢看到機會,開始「危機入市」購入林口土地,一次存了十多塊地。
李志賢坦言,當年除了林口外,其實也曾考慮投資淡水或三峽,考量到交通,加上曾在林口租用廠房的地緣關係,最終仍決定重押林口,當時沒人能料到,林口土地價值如今竟能翻了三倍。
一路看似順風順水,但在一一年,李志賢卻迎來事業史上最大挑戰。原來,當時炎洲想向膠帶上游原料發展,決定投資五十億元蓋「迷你六輕」,還向台塑取經過,預計三年就能回本。
始料未及的是,這次投資正巧遭逢中國擴產傾銷,讓炎洲直接重重摔了一跤,不但投資建廠的錢沒賺回來,還一年最高曾虧掉六、七億元,負債比一度高達七五%。眼看事業愈做愈虧,一九年,李志賢忍痛處分掉工廠,把土地賣給政府,這筆投資虧掉他近七十億元。
「現在想起來應該更早止損,這次教訓很大。」每每想到這,李志賢就萬分懊悔。他自承,這期間炎洲還得不時透過賣地填補虧損巨洞,靠著業外挹注給股東配息,導致
不動產
事業跟著停擺。
除了被本業拖累外,不動產事業遇到瓶頸,也源於他們缺乏經驗,卻又不想跟別人合建,怕引起產權糾紛,只好邊做邊學,除自己培育,也從外部挖角人才加入。一切都得摸著石頭過河,更讓他自嘲,「直接賣土地還賺比較多。」
他回憶,過去雖曾陸續推出建案,卻因施工原料多寡拿捏不當,或進場銷售時機不佳,再加上還要負擔後續管理費用等,導致利潤往往只有個位數。
持續雙北獵地開發 變身建商
不過,這幾年擺脫石化廠負累,加上過往累積的營建經驗,炎洲終於有勇氣於二二年重啟開發大計。包括自建的炎洲林口「旺洲逸品」一九一戶,以及新莊「炎洲THE ONE」八十三戶,預估總銷約四十六.五億元,今、明兩年陸續挹注營收。
不只如此,李志賢之子、炎洲
房地產
事業執行長暨旺洲開發董事李書緯指出,未來還有台北北投、中正、士林區四建案規畫啟動,合計總銷估約六十.一億元,預計年底至明年開始銷售;廠區則尚有楊梅廠等土地可活化。
為增加土地庫存,近期炎洲再斥資十.四二億元購入新北市塭仔圳重劃區近二三○○坪土地,累計持有該重劃區上萬坪土地,等到二六年重劃分回後才能開發,粗估總銷上看二三三億元。
塭仔圳重劃區為新北市最後一塊大面積重劃區,吳紘緒分析,重劃區較可「創價」,只要有建商在開發,市場夠熱絡,定價就可調高。參考北士科,重劃前一坪五十萬元,現在每坪上看一二○萬至一三○萬元。
炎洲的本業與南紡相同,朝特用化學品發展,正在中科虎尾園區規畫特化廠,預計於二六年第一季完工投產,期望能切進國內外半導體與電子應用客戶。
目前,炎洲本業仍占營收七成,另三成為營建業,預計未來會逐步提升。除了兩隻腳以外,炎洲也轉投資太陽能公司「鴻晶新科技」,推動屋頂型太陽能系統,以期綠能成為營運的第三隻腳。
「一八年我已經擬好家族憲法,並將股票信託,保障所有權傳承下去,讓
企業永續經營
。」展望未來,李志賢已做好接班準備,預計兩、三年內就會退居二線,交由專業經理人和第二代一起完成他的未竟志業。
來源: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6/post/202409110028/
今周刊
回上一頁
我們的網站會透過瀏覽器Cookies提供您客製化操作體驗、社群媒體功能,並會透過其分析網站流量等統計數據,若繼續使用本網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瀏覽器 Cookies 為您提供服務,如果你不同意的話,請停止使用我們的服務。
我同意